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新昆明滇池论坛  (http://www.xkmlt.com/index.asp)
--  金融昆明  (http://www.xkmlt.com/list.asp?boardid=26)
----  [推荐]期货与雨伞  (http://www.xkmlt.com/dispbbs.asp?boardid=26&id=133)

--  作者:xkm
--  发布时间:2013/9/3 19:20:00
--  [推荐]期货与雨伞

作者:李琴 新闻来源:《期货日报》
中国有句古语晴带雨伞,意思是人要有忧患意识,即使晴天也别忘记出门带上雨伞。雨伞是一种工具,能遮阳挡雨,雨天时,可以防止雨水的侵袭,艳阳时,可以抵挡烈日的暴晒。但是,雨伞的功效也仅仅在雨天或者艳阳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来,否则由于携带不方便反而会成为一种累赘。出门携带雨伞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就是因为携带而发生的沉淀成本。
  自2007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暴涨暴跌,从2007年年初的50美元/桶上涨到2008年年中的140多美元,随后又跌至2009年年初的30美元/桶。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暴跌严重扰乱了中国出口加工业,而出口为GDP贡献了40%。
  市场经济下,商流(所有权的转移)和物流(商品的空间转移)是分离的,这种分离暴露了企业的价格风险。如何在价格变化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从事生产经营,在开放的环境下保持独立的经营活动是走向国际化的中国出口加工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企业渴望有把雨伞,在雨天不要淋成落汤鸡,在艳阳天不要中暑,在生产成本或者销售价格波动剧烈的情况下能够闲庭信步、游刃有余。
  期货就是这样一把伞。对于原材料采购企业来说,可以用期货合约的卖出套期保值来锁定原材料采购定价——买入原材料的同时卖出相应价值的期货合约。当原材料价格上涨时,尽管购入的原料价格成本过高,但是期货合约上出现了相应的盈利,企业没有出现亏损。对于销售产品的企业来说,也可以用期货交易来锁定销售收益,卖出产品的同时对该产品的期货合约买入套期保值。当产品价格下跌时,期货合约的盈利弥补了现货产品的销售收益损失。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道出了市场经济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本质。但是收益和风险总是并存的。实践证明,冒着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企业是不长久的,百年老店靠的是稳健经营、稳步发展。几乎没有这样的企业,它的产业链能囊括从最基础的原材料生产到最终的产成品销售,所以生产企业面临着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等过程中价格波动的风险。
  期货好比是企业的雨伞,当价格不利于企业方时,企业能够利用它来遮阳挡雨。尽管期货具有雨伞功效,但是正如携带雨伞有沉淀成本一样,从事期货交易也有交易成本,如若价格均衡无波动(即无雨天或艳阳天),则期货的套保就没有意义。为此,企业必须根据生产经营的性质,权衡期货交易的收益和成本来决定是否从事期货交易。
  国内企业显然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期货的雨伞功能。在200810月份本轮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全球铜期货价格大幅下挫,对比这期间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持仓量的变化(见图1、图2),不难发现,上期所的铜期货持仓量显著下降,套保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相反,LME铜期货持仓量在增大,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进行套保操作。
  图1:沪铜期货在价格暴跌时持仓量显著下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沪铜期货.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LME铜期货在价格暴跌时持仓量显著上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lme铜期货.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在不断增加,2008年国内期货市场成交量13.6亿手,占全球商品期货成交量的35%。成交量不断放大,持仓量却发展缓慢,意味着我国期货市场中投机交易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套期保值主体对市场的参与还非常有限。如果套期保值功能无法有效发挥,则期货市场的雨伞功能就会被削弱,进而沦为投机者博取风险收益的工具。为此,我们必须深入培育市场,引导更多有期货套保需求的生产企业、尤其是出口加工企业参与期货交易,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的雨伞功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驾护航。

本帖转自《人大经济论坛》http://bbs.pinggu.or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9 23:31:5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