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昆明滇池论坛网上昆明热点昆明 → [转帖]人民网评:拿出高压反腐的力度治理“为官不为”


  共有791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人民网评:拿出高压反腐的力度治理“为官不为”

正文字号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xkm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965 积分:26766 威望:0 精华:62 金币:52 点券: 注册:2013/7/26 10:01:00
[转帖]人民网评:拿出高压反腐的力度治理“为官不为”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5/11 11:36:00 [只看该作者]



人民网评:拿出高压反腐的力度治理“为官不为”

仲鸣




2017年05月11日00:01  来源:人民网

近日,两起整治为官不为乱为的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天津市工信委原党组书记、主任李朝兴因不作为被免职。更早之前,陕西旬阳县国土局原党组班子7名成员集体被免职,接受了当地“回炉锻造班”的培训。

全面深化改革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干部更应实干。懒政和不作为,不仅贻误发展机会,让改革在基层末梢遭遇“下沉难”,更消磨民心,让群众生活水平迟迟得不到改善,对冲获得感。

细究原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背后,其实就是“不会为不愿为不敢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为官不为’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

在这方面,李朝兴和旬阳县国土局原领导班子,都是典型。李朝兴身居正厅,还是学者型官员,却愣是用“下属4次请示未批复”的不作为,为自己的为官履历留下了污点;而旬阳县国土局原领导班子忙于“内斗”,疏于履责,互相推诿不担当,集体被免职,丝毫不冤。

为官不为,本质上也是种腐败。李克强总理就曾表示:“有‘勤’无‘廉’,政失之于公,有‘廉’无‘勤’,政失之于慵。‘廉’和‘勤’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做不到‘廉’是腐败,做不到‘勤’也是变相腐败。”这类变相腐败,是对党和人民的不负责任,也是腐骨蚀心的慢性恶疾,会侵害政治肌体。

也正是意识到了不作为之弊,中央祭出了“连环扣”:从颁布实施《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向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亮剑,都在惩懒治庸上不断加码。

中央动真碰硬,各地也摁下了狠抓落实的改革键。既是改革,就不是摆姿势划空拳,就必须拿出“紧箍咒”“问责鞭”,向不作为宣战。有的地方延伸了监督触角,像浙江在全国率先推出涉及全省范围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让懒官无法偷懒;有的地方将不作为纳入了执纪监督的规制视角中,对庸官果断采取转岗、免职、降职、辞退等处理措施;还有的地方则采取“召回”措施,对其回炉锻造。

以高压反腐的态势去治“为官不为”,这囊括了两层意思:一是要明确责任清单,并继续完善政绩评价体系和选任机制;二是要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劲儿,遇到不作为必究,让不作为者没有“位”——哪怕其级别较高,哪怕是“塌方”式的集体不作为。

发展需实干,而非庸官;改革需见真效,岂能“画饼”。为官避事,不只是“平生耻”,也是对改革与发展的阻梗。基于此,必须把行政效能改革跟反腐结合起来,对为官不为祭出重拳与猛药,让发展在惩懒治庸中不被贻误,让改革在效能提升中抓铁有痕。



(责编:白宇、黄策舆)


文章转自:人民网--观点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7/0511/c1003-29267064.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7/5/11 11:37:21编辑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