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昆明滇池论坛我爱昆明金融昆明 → [转帖]发展普惠金融不应一哄而上 ——专访昆明微交所董事长王清民


  共有980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发展普惠金融不应一哄而上 ——专访昆明微交所董事长王清民

正文字号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xkm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965 积分:26766 威望:0 精华:62 金币:52 点券: 注册:2013/7/26 10:01:00
[转帖]发展普惠金融不应一哄而上 ——专访昆明微交所董事长王清民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6/8 17:17:00 [只看该作者]


来源: 新华网云南频道   发布时间: 2014年06月07日

 

 

 


wqm.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资料图片:昆明微交所董事长王清民

“我们要搭建一个金融服务平台,使更多的老百姓受益,使更多的小微企业拿得到钱。”昆明小微企业金融交易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微交所)董事长王清民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

 这位来自云南本土的企业家于2012年3月发起成立了昆明微交所。这是一家创新的民间借贷中介服务机构,为需要借贷融资的小微企业和需要放贷增益的老百姓之间搭建一个阳光、透明、规范、高效的交易结算平台。

而今,这家以“积小致巨,视微知著”为理念的民间金融机构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截止2014年5月,累计成交量已逾20亿元,完成交易2600多个项目,帮助了超过1700个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项目获得融资。

 “我们的定位是普惠,惠及的是老百姓,惠及的是小微企业。”在王清民看来,这些实实在在的业绩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微交所的定位。

 金融体系不完善催生普惠金融

“所谓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反过来说就是大量的市场没有得到金融服务。”对于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普惠金融,王清民有着自己的看法。 在王清民看来,从完全市场化的角度来说,并不存在普不普惠的问题,但由于目前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才有了“普惠金融”的说法。

 事实上,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小微企业数量庞大、贷款期限短、周转频率快,而银行贷款需要硬性的资产抵押,这恰恰把众多不具备抵押条件的小微企业挡在了门外。

 “我们就是把小微企业的权益性资产变现,这就是金融创新的过程。”王清民一语倒出了微交所服务小微企业的模式。据了解,昆明微交所以债权融资、债权交易,股权质押、股权交易为核心的业务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小微企业缺乏资产抵押的难题,缓解了众多小微企业的资金“饥渴”。截止2014年5月,累计成交量已逾20亿元,完成交易2600多个项目,帮助了超过1700个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项目获得融资。

 但王清民的愿景显然不止于此。他仍在不断地创新服务产品适应市场需求。

 他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在南博会期间,微交所将引进深圳的几家基金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对微交所平台上的小微企业、特色产业进行资金扶植,把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扶植基金,还有民间资产管理平台建起来。

 创新小额信贷模式撬动三农发展

1993年11月,云南省金平县被列为“联合国云南省扶贫与持续发展”项目的试点县之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以小额信贷扶贫的形式开展项目,自1996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1365万元,主要用于扶植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经商。2014年5月11日,昆明微交所与中国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达成合作,通过在UNDP“在中国构建普惠金融体系”项目下,实施“普惠金融创新实验示范子项目”,并以金平、麻栗坡为试点,对原有的扶贫信贷工程进行全面升级。

 据了解,昆明微交所将投入将近三百万资金,并结合微交所平台上的部分公益基金,把社会资金引导到农村金融市场,为农村实体经济服务,激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原有的项目。

 “将扶贫基金转化为扶贫担保基金,吸引地方企业加入,建立起当地的担保机制,带动大体量的民间资金用于扶贫信贷。”王清民认为,这是有效撬动三农经济发展的模式。

 王清民特别强调,UNDP是以项目形式进行帮扶发展,而不是无偿捐款,因此帮扶的过程也是指导创业的过程,创业者会不会经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他呼吁,云南省对中小企业扶植的各种平台能在小微平台上嫁接,比如科技服务,管理咨询服务,法律服务,对创业者进行一站式服务,小微企业就会做得更强更大更快,最终实现小微企业的品牌战略。

 线上线下结合完善金融征信体系

 去年年底到今年4月份,中国的P2P行业经历着“一半火焰、一半海水”的煎熬,这波倒闭潮导致P2P公司频繁发生“跑路”事件,这也再次将民间借贷的安全性推到了风口浪尖。

 对此,王清民认为,p2p完全是一种虚拟的网贷业态,风险控制存在极大隐患,而昆明微交所模式与p2p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风控体系。

 据了解,微交所引入了第三方保荐机构作为担保方,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微交所对担保方的业务模式,股东构成,公司信誉度等多项指标进行审核,而融资方必须把涉及到融资的所有资料提供给担保公司,以此确保投融资交易的安全性。平台运行一年多来,没有发生过一笔投资人本金损失。

 “我们会耗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来做线下的工作,这也是我们成本居高的原因,但就是为了安全保障”。王清民坦言,银行对大客户普遍建立了征信体系,但是对于小微企业却是一个空白,所以微交所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小微企业的征信体系建立起来,完善金融市场信用体系。

 公益需要商业运作才能持续发展

 《2013年普惠金融报告》指出,普惠金融的属性在客观上决定了相关金融业务风险较大、成本较高、回报率相对较低,如何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如何处理微型金融机构商业化和社会性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争论较多的问题,这也让不少民间金融机构陷入两难境地。

 “做公益怎么和商业结合也是我目前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王清民直言,公益并不等于免费。做公益是有成本的,如果不停地把成本耗掉,那么公益也是做不长久的。

 在王清民看来,公益不等于是否定商业模式,不等于否定利益追求。不能把公益定位于一个高回报的追求,但是必要的商业运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公益才会越做越大。

 他还透露,微交所正谋划搭建一个公益平台,发起成立一支公益基金,让广大的老百姓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来。“我们的理念是用你的收益去扶贫,不是用你的本钱去扶贫。”王清民说。

 发展普惠金融不应一哄而上

谈起昆明微交所的发展历程,王清民感言一路走过来遇到很多难题。“没有知名度,不知道怎么回事情,不仅是客户不知道,连我们的合作伙伴都不知道”。

 事实上,昆明微交所发展初期遭遇的尴尬并不是特例。来自云南省金融办的资料显示,截止2014年3月,云南全省小额信贷公司由2008年试点的10家发展到553家,累计发放贷款348.39亿元,有效地缓解了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的问题。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信息化水平低,服务手段落后,监管体制不顺,监管权责不清等原因,云南省民间金融机构发展仍面临重重困难,出现了诸多的问题,甚至一度被外界视为“影子银行”,难以获得平等的市场地位和政策优惠。

 如何发展民间普惠金融?如何实现普惠金融的良性循环?这成了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身为实践者,王清民深有感触。他认为,发展普惠金融的核心是研究金融市场需求、企业需求,让市场起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些可行的模式,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如果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一哄而上,必然导致市场的混乱。

 他坦言,希望众多企业家和学者一起来探讨,微交所这个路子是不是发展普惠金融的一个大的方向,微交所愿意把小微金融平台作为研究民间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样本,让政府和业界共同来研究。

 

(作者:罗春明 李玲艳)

 

 文章转自:云南网视 http://www.yn.xinhuanet.com/v/2014-06/07/c_133389832.ht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8 17:29:17编辑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