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昆明滇池论坛印象昆明记忆昆明 → [转帖]呈贡民间历史故事:慢征关坡十八年


  共有673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呈贡民间历史故事:慢征关坡十八年

正文字号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xkm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965 积分:26766 威望:0 精华:62 金币:52 点券: 注册:2013/7/26 10:01:00
[转帖]呈贡民间历史故事:慢征关坡十八年  发帖心情 Post By:2020/5/13 9:54:00 [只看该作者]



呈贡民间历史故事:慢征关坡十八年 
发布时间:2020-05-12 11:51:14       来源: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政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213129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呈贡新城全  雷健 /摄影




慢征关坡,传说数百年,滚木礌石纷飞下,“火羊”阵列山前。天地寒衣正单,四野兵喊声连。“二马叽”攻山来,成笑谈留民间。——《清平乐·慢征关坡》

关坡驿道,元代修筑,北起昆明经小板桥,入呈贡县城至三岔口分道。主道由松花铺、太平关、大渔村、金勒村(白马路)、灵源村(马金铺)、高登、左卫、中卫、广济入晋宁县。分支经下庄、庄子、万溪冲入澄江县,或由经关坡、灵源村(马金铺)、归化(化城)、大营、小营、赵家冲入澄江县。旧时,军事行动多用此驿道。

元末明初,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兵从南京前往云南征讨元代残余势力梁王索儿只斤·巴剌瓦尔密和乌撒蛮。其中,呈贡县的“关坡”多年久攻不下,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明军“慢征关坡十八年”的故事——

罗藏山(彝语,意为老虎出没的地方)地势险要,因梁王巴刺瓦尔密在山顶设有屯兵寨和大、中、小教场,在周边区域广设军营,后人将其改称为梁王山。在距梁王山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屼呐江(今更名为捞渔河)两岸森林茂密,孔雀栖于林间,孔雀拉屎落入江中,污染江水,一旦人下水就会烂脚杆。在江的南面有一个太华山,山上有一座对华寺(因与滇池西面的太华寺相对而得名),关坡驿道依山而上,元军在山道旁和山上堆放滚木、礌石,据江依山构成一道军事防线。明军用了18年的时间才将其攻下,所用的方式在民间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一)“二马叽”吓退敌军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守在山顶的元军,隐隐约约听到山下明军士兵的声音,说要去拿“二码叽”(呈贡县民间对棉衣、棉袄的俗称,用于冬天御寒的衣物)来,误听为要用“二马机”,或者是“麻蛆”(旧时人们对“密密麻麻的蛆”的简称,一旦摸着它就会传染疾病,造成死亡,直到现在人们在吓唬不听话的小孩子时,仍然会说这是“麻蛆”、“老麻蛆”不可以触碰)来攻打关坡。连忙向长官报告此事,大家不知道“二马叽”是什么,以为是一种新式武器。心想在战场上骑一匹马就是一个了不起的骑兵,更何况是两匹马组合而成的“二马机”,其威力肯定是巨大无比。更何况还有什么“麻蛆”来助战,岂不是战无不胜?!元军听说此事后被吓得屁滚尿流,一致认为这是敌方要出狠招、下毒手,倒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省得坐以待毙。随即下令,不要声张,悄悄地从山的东南方向撤退,再连夜奔到梁王山大本营。等到天亮时,山下的明军才发现,在山顶驻防的元军早已撤走,不曾想因误听误传了一句话“二马叽”的话,攻打了18年的关坡才得以不战而胜。

(二)“火羊”阵攻下关坡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沐英听从高人指点,叫人在羊角、羊尾巴上捆上明子、松香,点燃后再驱羊上山,明军紧随其后,一同攻打关坡。一时间,鼓声、呐喊声响遍四野。元军看见有黑影举着明子、松香、火把,以为是有满山遍野的人来攻山,于是下令将滚木、礌石从山上放下来,又向黑影子拼命射箭,以抵御对方。由于山羊的动作很灵巧,遇见有滚木、礌石下来,就向上一跳一纵,一跳一闪的躲让开;听见箭矢飞来的声音就左右躲闪、忽左忽右,再快速地一直往山上冲,吓得元军以为是天降神兵,才会屡射不中。于是毫无斗志,惊惶失措地先撤到离此不远梁王山,接着再逃向晋宁县境内的小梁王山,最后以梁王投滇池自尽而宣告战争结束。因为负伤的士兵众多,在从山上就势梭下来的时候,鲜血将沿途的草都染红了……直至现在,梁王山上的草尖都还是血红色,也因为当年有人从山梭下来的原因,草尖一直都是倒着生长,这个故事说来有些荒诞,却总是让人听得津津有味,代代相传。
    
据史料记载,在洪武三年至八年(1370~1375)间,明太祖朱元璋先后六次派人到云南劝降,梁王不从,还杀害了使臣王袆、吴云。其中,洪武七年(1374),明太祖遣梁王亲族——原威顺王子伯前来劝谕,说明只要梁王“上顺天命,下契人心,奉贡来朝”马上就颁发印章,仍然封他做王,可惜都被梁王拒绝了。洪武十四年(1381)秋,朱元璋便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明太祖义子,安徽定远人)为右副将军,率军三十万人攻取云、贵。梁王派左臣达里麻率十万精锐扼守云南东大门曲靖,以白石江为天堑布阵设营。明军根据沐英的建议,趁大雾天气命军急进,如神兵飞降,直抵白石江边,然后派奇兵数千,从白石江下游潜渡,绕到元军后面,在山谷竖满旗帜,并击鼓鸣金,达里麻慌忙撤军,放弃抵御,一时阵势大乱。明军得以乘乱渡江,再挥师直捣其中坚。顷刻间,十万元军土崩瓦解,连达里麻也被擒。蓝玉、沐英率主力长驱西进,直指中庆路治所(今天的昆明老城区)。十月二十二日,梁王带领妻妾、亲信逃出,先至晋宁州(今晋宁区晋城),服毒自杀未遂。见明军已至,再逃往小梁王山,由于走投无路,从忽纳崖投滇池自杀,从死者二百余人。从朱元璋发兵到梁王自杀,总共不过百来天时间。流传了数百年的沐英征讨梁王索儿只斤·巴剌瓦尔密“慢征关坡十八年”的故事,只是一个民间传说而已。

云南平定后,沐英奉命留镇云南,统兵戍边屯垦。清代时,仍沿袭明制,为军事之需仍然修护驿道、专设驿站,增设铺哨,沿途军士、民众、商人、马帮往来频繁。光绪十一年(1855),在关坡驿道一线上还设有县城、松花铺等驿站。呈贡水果、蔬菜、澄江大米等多经此道运输,日行马帮400~500驮,往返昆明城中及或城郊,演变为定期的集市“街子”,形成了悠久的古驿道和军屯历史。至今,在呈贡境内因明代军屯之故,以军营长官的姓来命名及有“营、哨、关、堡、所、卫”等字的吴家营、王家营等村名至今还有28个,堪称是因“军”而得“名”,是旧时军屯、驿道、驿站留下的“遗迹”。  

民国二十一年(1932),国道昆(明)勐(腊)公路(三级干线)开通后,原呈贡境内的关坡驿道上往来行人锐减。在原路基上历经数十年的裁弯、改直、加宽,旧时驿道大部分被废弃,少部分已改铺为沥清路面,为乡村道路。






文章转自:呈贡新闻  呈贡民间历史故事:慢征关坡十八年_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政府 (kmcg.gov.c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2/8/13 16:20:18编辑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