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计算机要使用二进制
2018-10-28来源:少年儿童出版社《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作者:张文俊
0c2b-kiksqxh7567595.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数”是表达事物多少或顺序的一种抽象符号。如果只有少数几个事物,要记录这些“数量”只需要用几个符号就行了,比如 1,2,3 等。然而,人类早就认识到事物的“数量”其实是无穷无尽的,由于没有办法创造无穷多个符号,于是如何用有限多个符号去记录无穷多个数,就成为一件必要却又极其困难的事情。
人类在记数史上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就是进位制或称位值制。世界通用的主要进位制,除了十进制外,还有二进制(计算机通用)、十二进制(英国人很喜欢)和六十进制。
二进制是最简单的进位制,它是由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为满足其发明的计算机的需要,而于1678 年引入的。在二进制下,逢 2 进 1,因此只需要两个基本符号 0 和 1,二、三分别记为 10、11,而四则记为 100,等等。比如,二进制中的100101 代表十进制中的 37。
虽然二进制符号少,但与其他进位制相比,表达同一个数时所需位数较多。比如,9在十进制中只有一位数,而在二进制中却有四位数,记为 1001。用二进制表达数字,位数较多,从形式上看不够直观,但在计算上却有许多优点:它的加法与乘法公式分别只有 4 条:
1+1=10,1+0=1,0+1=1,0+0=0,
和
1×1=1,0×0=0,0×1=0,1×0=0.
而在十进制中相应的公式却一共有 100 条。
由于二进制符号少,运算法则简单,莱布尼茨在计算机上就采用了二进制。现代电子计算机仍然采用二进制,其原因还在于,像电路的通电与断电,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等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状态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而这些都可以用来表示二进制的两个符号 1 和 0。 (张文俊)
文章转自:学习强国--学习科学--科普知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1/3/13 16:36:0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