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好培养;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能放心。”长沙某国企退休干部候健(化名)对这句话深有体会。从事接待工作20年,候健几乎每天要喝一斤白酒,喝的啤酒还得乘几倍。遗憾的是,觥筹交错的生活让步入晚年的他患上了股骨头坏死,面临换骨手术。医生表示,超过三分之一的股骨头坏死是因酒精引发,公务员已经成为该病的主力军。(据5月30日华声在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重拳出击整治公款吃喝、迎来送往、车轮腐败等各类歪风邪气,不少地区大肆横行的“接待歪风”,一时间得到明显遏制。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一些地区或者少数部门,他们以为中央的举措只是“一阵风”,因此,“接待就是生产力”的弊病仍未根除,不仅公款大吃大喝问题仍然时有发生,而且,接待过程中的形式主义以及荒诞的“酒文化”依然疯狂,甚至,一些地区出现干部因陪酒而身亡的悲剧。
如今,面对“干部喝酒致股骨头坏死”的现实问题,再次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自觉远离荒诞“酒文化”。现实当中,有些干部总是认为酒量大小是影响仁途的关键因素,于是,一到酒场上就拼了命似的,以酒为“润滑剂”疯狂向领导“献殷勤”。也正是由于荒诞“酒文化”的大肆存在,近些年来,不仅高档酒店的收费价格扭曲增长,而且,茅台等高端白酒更是频频“撒酒疯”,虽然其价格一路飙升,但依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毫不夸张的说,荒诞的“酒文化”,既助长了公款吃喝的歪风邪气,也扰乱了市场秩序,而更为致命的问题,在于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机关正常的选人用人。因为,确有少数领导在对下级考量时,并不看其工作中能力、素质等,而是以其在酒场上的表现来定乾坤。还有更荒唐的,近年来,一些单位在选人用人时,直接把酒量作为一项硬性指标,着实让人匪夷所思,真不敢想象,这样的单位究竟是为了吃饭喝酒还是为了百姓谋利益。
近两年来,随着中共中央接连出台多项硬性举措狠抓作风建设,公众欣慰地看到,不仅很多高端酒店、私人会所门可罗雀,而且,初期那些抱着观望心态的经营者,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央抓作风建设绝不是搞“一阵风”,于是,他们果断选择“转型”。无论是中共中央以及各级党委、纪检部门出台的“紧箍咒”,还是广大媒体和公众监督审视的眼神,都注定荒唐“酒文化”渐成历史。
对于那些仍然执迷不悟的人们来说,等待他们的不仅是自己身体的吃不消,更有党纪政纪,甚至法纪惩罚!
文章转自:人民网--观点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0530/c1003-25087131.html